体育小镇的开发,以释放体育消费为引领,以体育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整合为手段,以休闲化消费人群及就业人口的聚集为目的,以配套设施及服务的完善为依托,构建了一个产城融合的综合开发结构与运营模式。
一、消费引领
促进消费、拉动内需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工作的基本立足点。随着居民消费逐渐从基本消费、功能消费过渡至健康消费、体验消费,以健康为本、具有高度参与性及体验性的体育产业,面临着巨大的消费释放机遇,其未来的发展方向也应该是转向供给侧改革的消费。据统计,目前我国人均体育支出大概是美国的五十分之一,是日本的四十分之一。
1. 业态上
体育产业的消费,不仅仅只是传统专业的竞技赛事,而是与旅游、健康、养生、养老、亲子等协同的“多元化消费”——融合了赛事、户外运动、教育培训、餐饮、购物、休闲、娱乐、健康、养生等多种消费业态。除了赛事之外,以冰雪运动、山地运动、水上运动、航空运动等为引领的户外运动,以慢跑、太极、瑜伽为引领的健康运动,都将成为未来发展前景良好的消费业态。国外经验表明,山地户外、水上运动、冰雪运动和高尔夫运动等占整个运动休闲市场的80%。
2. 人群上
体育消费带动的是整个家庭的消费——面向青少年的体育教育培训、面向中青年的体育休闲娱乐、面向中老年的体育健康养生,唯有形成适合不同人群的消费业态,才能达到可持续发展。
3. 消费频率上
体育消费是一种重复性消费,可以不断重复吸引人群。另外,体育消费不同于观赏性消费,体验性、参与性较强,可以将人吸引下来居住,产生夜间消费聚集。因此,体育小镇将形成“白天体育休闲运动+晚上赛事表演及其他休闲娱乐”的消费业态结构。
二、产业聚集
在产业开发上,体育小镇应以体育产业链的整合为主,发展“体育+”,打造赛事、体育休闲项目等吸引点,融合高科技元素强化服务,推动体育用品的供应,最终将体育与制造业、科技、文化、传媒、旅游等有机结合,形成以体育产业为核心,以体育旅游、体育影视等为特色,以体育产业服务为有效延伸的产业发展体系,实现1+1>2的联动效应。
目前,在国家旅游局与体育总局的推动下,体育产业与旅游产业的融合走在了前列。对于旅游产业来说,通过体育的植入,可以促使旅游由观赏性向体验性转变,促使关联产业增值,并帮助旅游解决淡季和重复性消费的问题。对于体育产业来说,通过旅游的手段,可以有效弥补体育商业模式单一的问题,拉长体育消费产业链。
三、产城融合
“产城融合”,即产业与城镇融合发展:以城镇为基础,承载产业发展;以产业为保障,形成常住人口,驱动城镇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进一步提升土地价值,以达到产、城、人、文一体化的发展模式。体育产业一直是城市发展、更新与形象传播的一个重要载体。
1. 体育产业的发展,形成产业聚集,产业聚集带来就业人口的增加,形成常住居民。同时,以“体育休闲项目”为核心,以旅游为通道,形成大规模外来游客的聚集,游客聚集形成食住行游购娱等多样化的消费结构,由此形成消费产业的聚集,构成城镇发展的产业结构,带来大量的就业人口与服务人口。这些人口与当地居民结合,产生对城镇居住、交通、金融、文化等的需求,由此带动城镇化结构的形成。
2. 完善的体育设施和配套服务是体育小镇发展的基础。体育产业的发展将极大的促进城市基础设施与服务设施的更新。北京奥运会与京张冬奥会的举办,对北京和张家口城市建设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就足以证明这一点。
3. 体育是一种高质量的生活方式,是在有钱有闲后的一种消费,其根本是健康。因此体育产业的发展,将极大的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人们的幸福指数。
4. 体育尤其是体育赛事具有极强的传播能力。体育产业的发展,将对城市形象起到无形的宣传作用。
简而言之,体育小镇是一种以体育产业、旅游产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整合为支持,以大量就业人口及休闲化消费的聚集为动力机制,以配套设施及服务的配置为基础依托,以就业人口的居住建设与旅游人口的度假居住建设为居住配套,以管理、金融、运营的创新为相关保障,以提高人们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为目标的产城融合发展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