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开发必须以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与综合评价为前提,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综合评价是组织乡村旅游活动的依据和基础。国家旅游局于2003年5月1日颁布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分类体系对乡村旅游资源分类具有指导意义,但乡村旅游资源又有自身独特的个性,如果仅仅套用国标对乡村旅游资源进行分类和评价,很难对乡村旅游资源的类型做出具有指导意义的判断。近年来,学术界对于旅游资源评价内容、技术和方法上取得突破性进展。然而,对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较少,推广使用和应用性不强,尚没有实用性的乡村旅游资源综合评价模型与指标体系。因此,本文试图根据乡村旅游资源类型和乡村旅游地属性状况,构建乡村旅游资源的分类标准和综合评价体系,以期为中国乡村旅游的规划与开发提供参考。
资源分类体系
根据乡村旅游分类的同质原则,发生、演化一致性原则和同时性原则,可将乡村旅游资源大致分为六个主类,即乡村自然生态景观、乡村田园景观、乡村遗产与建筑景观、乡村旅游商品、乡村人文活动与民俗文化和乡村景观意境六大主类。
乡村自然生态景观包括山地生态、水域风光、生物生态3个亚类,山丘型旅游地、独峰、奇特与象形山石、峡谷段落、岩石洞与岩穴、岛区、河段、天然湖泊与池沼、瀑布、树木、林间花卉地、动物栖息地等12种基本类型。乡村自然生态风光反映乡村自然山、水、生物等风光与特征,体现了传统农业社会的“天人合一”的精神本质,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底和背景。
乡村田园景观包括农业生产景观、田园风光景观、林区风光景观、渔区风光景观、草场景观、城郊景观6个亚类,农业生产场景、农业生产用具、水乡景观、旱地景观、梯田景观、森林景观、种植园景观、海洋渔场景观、淡水渔场景观、草原景观、草山草坡景观等11种基本类型。田园风光是乡村景观中最主要的构成部分,是乡村生活的真实写照,也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
乡村遗产与建筑景观包括乡村历史遗迹和遗址、聚落文化、居住地与社区、景观建筑与附属型建筑、游憩场所、归葬地、交通建筑、水工建筑8个亚类,军事遗址与古战场、宗教与祭祀活动场所、文化活动场所、特色聚落、乡土建筑、名人故居与历史纪念建筑、展示演示场馆、塔形建筑物、楼阁亭台、书院、度假区、墓(群)、桥、水库及观光游憩段落等14种基本类型。乡村遗产与建筑景观是人们居住、生活、休息和进行社会活动的场所,以聚落和建筑等为物质载体,记载和反映了人文活动,代表了一定地方的文化特色。
乡村旅游商品包括乡村旅游商品、乡村传统工艺与手工艺品2个亚类,风味食品、乡村特产、传统工艺与手工艺品4种基本类型。乡村旅游商品是乡村居民在生活、生产过程中不断挖掘地方特色而形成的食品、特产和传统工艺等,是乡村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乡村人文活动和民俗文化包括人物记录、艺术与文化、民间习俗、现代节庆4个亚类,人物、协会、地方文化、民间演艺、民间节庆、宗教活动、旅游节、文化节8种基本类型。乡村民俗文化景观是一定地域乡村居民的风土人情和生活习惯,是乡村旅游体验的重要内容。
乡村景观意境包括乡村景观通道、乡村景观意境2个亚类,乡村景观生态廊道、乡村山水环境意境、乡村聚落文化意境、乡村农耕田园生活意境4种基本类型。乡村景观意境是以乡村区域自然景观、区域文化景观共同构成的整体人文生态系统,是对整体景观的感受,是超越物质景观实体的旅游资源。
资源评价体系乡村旅游资源评价分为资源单体评价、资源区域分布评价、开发条件评价和开发功能评价。其中乡村旅游资源单体评价可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的共有因子评价模型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评价。即对旅游资源单体进行逐一赋分定量评价,通过去高低分均值计算得出单体资源的赋分值,并由此分出不同等级的乡村旅游资源。乡村旅游资源区域分布评价分为数量与质量评价、分布与组合评价。乡村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是在资源等级和开发条件等各类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而进行的。依据这两大类主要因素,乡村旅游资源评价分四个级别:很高,高,较高;一般。开发条件分三个级别,即:优,资源等级高、规模较大、交通便捷;良,资源等级中等,规模一般,交通较好;一般,资源比较分散、旅游交通不太便捷。通过旅游资源的景观价值和开发条件两个方面的分析,可以确定乡村旅游资源的开发重点。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可满足不同层次旅游者的需要,分别为:基础层次———观光游览,提高层次———休闲度假、购物,专门层次———专项旅游。依据规划区乡村旅游资源类型与特色,结合旅游者的行为层次,可将规划区乡村旅游资源开发功能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