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旅游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重要渠道,把带薪休假制度落实到位,引导消费和外汇回流,为旅游业发展提供全面的金融支持……”两会期间,部分代表委员纷纷就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把消费作为扩大内需的主要着力点”内容,从旅游角度出发,提出建议。大家认为,旅游消费将在拉动内需上发挥独特作用,要营造让游客愿消费、敢消费、放心消费的环境。
1营造良好旅游消费环境
“春节假期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但由于假期较短,潜在经济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全国人大代表、中国华融董事长赖小民建议,将春节法定假期由7天延长为15天,即由除夕延至元宵节;鉴于假期延长可能对生产生活产生影响,建议部分运营单位或公共服务单位实行错峰休假;保障假期企业选择生产经营时间的自主权,但要保证员工利益不受损失,以调休或补贴的方式进行补偿。
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旅游局党组书记王文娟认为,据有关统计,我们的休假时间在世界上处于中上水平,关键问题是要把带薪休假制度落实到位。
近年来,国内游客境外旅游消费增长迅猛。“2014年,中国游客境外消费达1648亿美元,占全球游客海外消费的27%,位居全球第一,中国消费者买走了全球近一半的奢侈品。”全国政协委员、港中旅集团董事长张学武说,目前我国免税市场发育不健全,境内免税店数量较少、免税品供应有限、免税购物限额太低,导致国人不得不出境购物,致使大量外汇外流,建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我国境内免税业务发展。
2培育更多旅游消费热点
“加快我国境内免税业务发展,不仅有利于引领消费与外汇回流,还有利于拉动内需、扩大就业、增加税收、打造本土高端品牌、改善我国国际贸易和收支平衡、提升旅游竞争力。”张学武建议,扩大免税商品与地域范围,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实施免税政策,增加免税商品种类、扩大免税试点地区范围;完善境外旅客购物离境退税政策,将实施范围扩大至全国符合条件的更多地区,提高入境游客购物消费水平;鼓励支持增加免税店数量,提高免税商品供应能力。“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两者融合的结合点就是市场。”全国人大代表、开封市政协副主席蒋忠仆建议,加强文化资源的旅游化利用,使其转化为旅游产品。加大对静态文化资源的整合、包装,按照旅游要素进行改进、提升、完善,使其成为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市场竞争力,充分发挥市场效应。
“要提供适应不同人群和层次的旅游产品,不要让大家都堵在路上或集中在某一个景点上,要倒逼旅游产品的开发力度,满足不同层次的旅游休闲需求。”王文娟说,建议引导国民休闲理念向科学理性转变,改变以“到此一游”为荣的传统理念。
3延伸旅游消费产业链条
赖小民说,旅游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发展旅游业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对于金融机构而言,需要支持服务业和支持实体经济,为旅游业发展提供更全面的金融支持。“由于长期形成的思维定式,我们有意无意、或多或少地把文化与旅游人为地对立起来,认为文化就是文化,旅游就是旅游,一个是社会公益事业,一个是经济产业。”蒋忠仆说,我国有丰厚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很多资源有名气、缺人气、无财气,主要就是因为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的政策措施不足,资金不到位,旅游部门参与较少,许多禀赋较高的文化资源没有很好地与市场对接。
对此,蒋忠仆建议,各部门应加大文商旅融合发展的政策支持力度,取消各种体制和机制障碍,尽可能在税收优惠和启动资金上给予支持,让文化旅游产品真正引起游客共鸣、引起市场共振、创造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