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安徽歙县万人在大型“保护古城人人有责”展版上签名。
当日是《歙县徽州古城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之日,还举行了“歙县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公布30周年纪念大会,特别邀请了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贺云翱讲授“歙县徽州古城墙申遗文本解读及工作建议”。
歙县始建于秦,筑城于隋,府县同城近1400年,是中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四大古城之一,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徽文化的核心发祥地。歙县古城墙主要包括府、县城墙及潮水门、德胜门、临溪门、新安门、问政门。府城墙始建于隋朝末年(617年),起初城廓略小,唐中和二年(882年)扩建规模。县城墙建于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年),“前抵府城、后枕问政、左临练水、右据石壁”,计千丈,高三丈,上宽一丈五尺,下宽二丈,周七里许(面积约1.30平方公里),设四门。现存古城墙保留约1500米及潮水门月城、南山门、府城子城,另有南、东两谯楼。1991年以来该县先后投资8000余万元对古城墙进行修复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