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纸为何而来,历经风雨
_____________________
剪纸艺术是中华文化发展演变历史中的一种传统艺术,在剪纸尚未产生的年代,自然界的事物向人们提供了大量的类似剪纸的形象,形状各异的树叶、草叶、色彩纷呈的花瓣、花朵,玲珑剔透的雪花以及山川景物的剪影,都促进了对造型艺术的思考。一旦虚实相生、虚实互补的规律被认知,运用这一原理反映生活的艺术创造即成为必然。
我国的剪纸艺术起源于汉至南北朝时期,当时已经相当精熟。然而真正繁盛却是在清朝中期以后。
由于在发明初期的“珍贵”,剪纸艺术最早开始流传于宫廷及士大夫宅邸,成为仕女的“最爱”。传至唐、宋之际,已大为盛行于民间的各种节庆场合;至元代,相继流传至中东及欧洲;以致明清,其艺术作品已与人们日常生活节庆相结合。当然在我国较早的记载见诸《吕氏春秋》:“成王与唐叔虞燕居,援梧叶以为圭,而授唐叔虞曰:‘余以此封女。’叔虞喜,以告周公••••••于是遂封叔虞于晋。”《史记•晋世家》亦记此事。这件事广传后世,屡被征引,最终竟以“剪桐”作为分封的代称。成王即周成王,叔虞是武王之子。叔虞受封乃西周事。将树叶仿圭成形的行为,已是近乎剪纸的造型艺术。至今,民间仍有手工“撕纸”一项作为剪纸的品种而存在。因此,若说西周时已经出现了剪纸的雏形,也不为无据。近世纪以来,古老的中国,内忧外患,历经战祸,剪纸艺术已濒临绝迹,一般人们在生活多变中,多已无暇从事剪纸艺术的研究。
古老的剪纸多在乡间,以剪刀铰出为主,趣味浑朴天然,都是出自农家妇女之手;剪纸进入城市后,不仅市民情趣和生活理想要参入剪纸艺术,而千家万户拥挤在一起,相郊成习,需要颇巨;剪纸艺人为了省工,一刀多张便改为刻刀雕刻为主,风格转向精巧,艺人也就不止于妇女了。然而,时代更迭生活改变和审美转化,传统民间艺术渐渐不能适应现实需要,所以现代新兴剪纸艺术孕育而生。
新兴的剪纸,首先是切合新时代人的心里与审美需要,投其所好,画面饱满不避繁琐,反受欢迎。
剪纸艺术在中国之历久不衰,主要是由于它的爱好者,把中华优美文化和民俗生态,利用“刀”与“剪”的技巧表现的多彩多姿,极尽咏趣,逗人喜爱,流传弥久而愈觉其珍贵。
剪纸艺术对欧亚大陆的影响,可溯自公元七世纪以后,先后在日本,及经由当时的“丝路”,在中东与欧洲再度播种,并发展出不同的风格。至今,在他们的国家博物馆里仍藏有不少古老中国剪纸珍品。
徽州剪纸——成长历程
_______________
灿烂的古老文明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滋润着古徽州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徽州民间剪纸艺术是徽州传统民间艺术中富有生命力的一支独秀,是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是当地优秀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
剪纸最早流行徽州年代不详,徽州民间剪纸除有些新婚之家贴于新人房窗门外,多数用于庙会、节日活动的装饰工艺品和纪念亡人的冥货装饰,少数作为祝贺礼品。明中叶就出现有各式庙会及冥货装饰工艺品,如:龙舟、旱船、金吊、银吊、各种花灯、走马灯、照明灯笼、庭树彩、亡人亭、金桶(筒)、冥床、冥轿、冥箱、清明挂纸、金花等。据《歙县民间艺术》编辑采集到的徽城毕滔淇的团花剪纸,构图新颖,花样繁多,刀法细腻,是民间老太太业余剪纸中的佳作。徽州文人学士剪纸也大有人在,石谷风先生就曾在歙县槐塘村发现书法剪纸两幅,其作品刀法纯熟流畅,线条秀逸,点画顿挫皆保持了原书法神韵,展示了作者精湛的功力。
徽州剪纸有着自身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其构图对称,字画兼容,画面充实,疏密相对,线条粗细相间,衬纸底色为背景,凸现图像透视立体感。图像造型生动别致,溶浪漫手法和写实手法于一炉。有的变形夸张,有的写实典雅,有的看似随意剪裁,却意趣浑朴天然。因此,徽州剪纸多姿多彩。
徽州民间剪纸既具装饰实用价值,更具观赏价值。因为工艺品的装饰目的正是为了观赏,而且是组合美的集中观赏。在作品展示方式上也不单一,有贴纸、有悬挂,后者如拉花式的清明纸竿、金吊。据说民国时歙县南乡英坑一带的纸扎艺人所制剪纸金吊,戏文人物垂直重重叠叠,一拉引线即翻现一层戏文人物,可以连续拉翻出七八层,一层比一层精彩,可惜现在已欣赏不到如此高超的绝技了。
如今的徽州民间剪纸更多地是用于装饰,强化了作为礼品、艺术品和生活点缀的艺术功效,它不仅在内容上更加丰富多彩,赋予了剪纸艺术新时代的内容题材,具有徽州地区民间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及形象内涵,而且在发展过程中更加注重继承、消化和吸收徽派版画、徽州四雕等其他民间艺术的精华,发展成一种能够代表徽州民间艺术特色的艺术形式开始走出徽州,成为一种对外交流的文化载体。
徽州剪纸——新篇章
______________
“徽州剪纸看似民间技艺,其实是一门综合学科,包含美术、历史、摄影等多门专业知识,其根基立足于徽州历史文化。”
根植于钟灵毓秀的新安大地、汲2000余年徽州文化之乳汁、生长于古老文明之沃土的徽州剪纸,因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创作风格在徽州民众的日常生活、习俗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古老的文明和优越的自然环境滋润着徽州这块土地,孕育了独树一帜的徽州文化。徽州剪纸是徽州民间传统艺术中一个富有生命力的分支,是一种无形的文化遗产。长期以来,徽州剪纸都被视作当地民众日常生活及优秀文化的重要传承载体。
徽州民间剪纸早些时候除部分新婚之家贴于新人房窗门外,多数用于庙会、节日活动的装饰工艺品和纪念亡人的冥货装饰,少数作为贺礼。现如今,徽州剪纸除其本身的装饰作用外,更多地被视为一种艺术珍藏品。
徽州剪纸大师们在题材上大胆开拓,注重吸收徽州雕刻等其他民间艺术的精华,结合摄影中的光影技术,用黑白色调将徽派建筑特有的粉墙黛瓦、马头墙、窗棂门楼刻画得秀美灵丽,恰到好处。
一把剪刀,几张纸,折叠几下,剪上数刀,展翅欲飞的蝴蝶,登上梅枝的喜鹊,跃然纸上;朱熹、黄宾虹等徽州名人,栩栩如生,惟妙惟肖;徽州古村落、古民居,错落有致,徽韵天成。
作品如人品,每一幅剪纸作品都融汇了作者对故乡徽州的热爱以及对剪纸艺术的理解和不懈追求。